家,有爱则暖: 書被催成墨未濃

Wednesday, 14 October 2020

書被催成墨未濃

我的短文,刊登在今天的星洲日報星雲版。
====================

【書被催成墨未濃】

一場疫情幾乎癱瘓了半個世界,我的工作量也因而大大減少,每天都提早下班。下班後也有較多的時間讀書,同時每晚都不間斷的臨帖練字。因為寫得較勤,不知不覺間一大瓶墨汁竟很快的寫完了。

行管初期封城,文具店沒開,墨汁寫完了也無處可買。無奈之下,唯有學古人磨墨寫字了。

學習書法多年,我一向來都使用現成的墨汁,從來不曾磨過墨。幾年前,有位前輩曾送我一方硯和一錠墨條,我極珍愛之。那方硯台造型高雅古意盈然,石頭厚重,觸手光滑溫潤。而墨條乃制工精細的桐油煙墨,聞之有淡淡清香。從墨條邊上的款識得知是甲子(1984)年所制,已有36年歷史了。

年代如此久遠的墨條當然捨不得拿來研磨,幸好家裡尚有一錠多年前一時興起買的墨條,此時終於可派上用場了。然而第一次下手才發現磨墨並不簡單;磨得太急了,結果磨出許多泡沫和粗糙的顆粒,墨色也不好看。

上網問谷歌,原來磨墨是有方法的。先在硯台上滴幾滴清水,以同一個方向轉圈圈把墨條慢慢磨開。墨條應和硯台保持垂直,並與重按輕推的均速緩緩研磨。磨得夠濃後,再用墨條把磨好的墨推進硯池裡,然後再把整個過程重複一遍又一遍,直到磨好足夠的分量。

磨墨雖不算苦力活,但卻很費時,頗考耐性。難怪古代文人墨客多有書僮,隨時研磨好一硯濃墨等著老爺寫字。

當然也有不少落魄文人沒錢僱書僮,得自己動手磨墨寫字。我心目中唐代情詩第一的李商隱,應屬此類。

李商隱有詩云:“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大意是說夢見自己為了遠行而淚別伊人,哭醒後思如泉湧,起身欲為伊人寫封書信。奈何心急,墨研磨了半天也尚未磨濃,只好將就沾了淡墨一揮而就。

現代人提起手機玉指輕點,哇薩一下多方便,誰還寫信呀?我們連提筆寫字都很少了,更遑論靜心磨墨。

如今我們少了李商隱書被催成墨未濃的焦慮,但同時也少了李商隱如潮的文思,更注定寫不出李商隱那般纏綿悱惻的情詩了。
#書被催成墨未濃
#李商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