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则暖: February 2021

Tuesday, 23 February 2021

結繩記事


據說在還沒有文字以前,人們是結繩記事。但結繩應該很不方便吧?要是某天在繩上打了許多結,又怎樣分辨記的是哪些事呢?

於是人類就慢慢發展出刻圖來記錄事情,這就是象形文字的雛形。我曾在埃及旅遊時看過刻在石壁上的古埃及聖書體文字,其中一些符號也頗似甲骨文。

甲骨文是至今所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漢字體,可追溯至約3500年前的商代。當時可能尚未有毛筆,人們用尖刀在龜甲和獸骨上刻上卜辭,因而被後世稱為甲骨文。然而,甲骨文卻是遲至1899年才被清末金石學者王懿榮首度發現。目前已出土的甲骨有15萬片,可以整理出四千多個單字或符號,但目前只能辨識出其中一千多個字。

後來人們在青銅器、鼎及石頭上刻字,這時期的字體被稱為金文或石鼓文。

======
[方塊字]
而小篆的出現是漢字演變過程當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令丞相李斯負責把先秦時期各國文字(廣義上統稱為大篆)整理及簡化為統一的規範文字。這些文字被後世稱為小篆,秦時期開始被用作官方文字。

幾乎在同時期,民間也發展出了從“隸”這一種結構比較簡單的字體。到了漢朝漢字逐漸由篆入隸,漢字的造型也“破圓為方”,確定了漢字從早期的圓型,演變成以水平垂直線條為基本元素方型結構。而漢字被稱為“方塊字”,應是指秦漢以後普及的隸體、和晉唐開始通行的楷體。

========
[倉頡造字]

相傳漢字是倉頡發明的(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但只要略略研究漢字的演變,就會發現漢字是不可能由一個人從無到有一夜產生,而是經過幾千年的漫長歲月逐漸定型為今天通用的楷體。

為了解釋漢字演變的脈絡,我嘗試用不同書體寫了個“魚”字為例:

1. 三千多年前甲骨文的“魚”,基本上是用尖刀刻的魚圖像。
2. 稍後期的石鼓文,魚字簡化了圖像,多了書寫的筆意。
3. 到了兩千多年前秦朝的小篆,開始從圖像過渡到文字了。
4. 漢代馬王堆簡帛的魚,仍略見魚形。
5. 同是漢代的隸書,魚字正過渡到楷書體。
6. 漢代之後定型的楷書,也是我們今天慣見的魚字。

明白了漢字的演變,我們就可以把今天通用的“魚”字形象化。上邊那”撇橫折“是魚頭,中間“田”是魚身和魚鱗,“四點火”則是魚尾和鳍。

Sunday, 21 February 2021

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女兒21歲了,來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里程碑。老爸欣慰之餘,竟是百感交集。

女兒出生那一刻,第一次當爸爸的我感動得幾乎落淚。看著那小小的漂亮臉蛋,我在心中默默的對她承諾,一定要努力給她一個溫暖安全的家,讓她平安健康的長大。而我,總算實現了對她的這一個承諾。

她還小時,我們的經濟並不寬裕。當時薪水很少,而我也忙著再進修,沒能給她買太多昂貴的玩具和衣服,也幾乎沒有閒錢去旅遊。

但我們常常帶她到公園盪鞦韆放風箏,去海邊戲水看夕陽。無需花錢卻豐盛了我們的生活和回憶。

女兒六個月大時,我為了再進修碩士課程而被調職到吉隆坡。每天在高壓且忙碌的環境下工作和唸書,也每天都想念在家鄉的家人。這種煎熬,只有親身經歷過方能體會。一個月總有一兩個週末不需值班輪候,我總第一時間趕回家,直到星期一清晨五點才依依不捨的驅車趕回吉隆坡上班。

女兒三歲半時,我終於完成課程且被調回馬六甲服務,而不久後兒子也加入了我們這個小家庭。不管生活容不容易,只要每早醒來都能見到家人,對我而言,已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女兒性格非常獨立,熱心於民主人權的社會運動。多年來我都放手讓她自由飛翔,不多干涉但卻總在遠處默默守護支持。只要她需要,我就會挺身而出。

妳的世界就讓妳擁有;
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Thursday, 11 February 2021

壓歲錢


大年除夕Specially for you……

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是明、清時期開始在民間流行。
最初是用紅繩串着一串錢賜給晚輩以示祝福,民國以後則逐漸演變成用紅紙包著銅幣或紙鈔,故也稱為紅包。

孩子們還小時,每年給他們的壓歲錢,我都會讓他們壓在枕頭下睡,以取“壓歲”之寓意。不知道如今年輕父母們還會這樣做嗎?

近幾年喜歡在紅包封上寫幾個祝福字句。
把這些獨特的紅包送給我最愛的人,祝愿你們平安如意。

Thursday, 4 February 2021

讓愛傳下去

【讓愛傳下去】
Chain of Love
衷心感激每一位支持春聯義賣以資助繼續上學計劃的朋友(您知道我說的是誰,恕我無法一一道謝)。

前幾天很意外的收到從國外匯來的一筆數額頗大的捐款,支持義賣籌款計劃 。捐款人是我和太太相識多年的好友,以她舅舅的名義捐出。

感動的絕非捐款的多寡,而是背後的故事。

這位好友從小母親就已不幸過世,姐妹倆由舅舅撫養成人。舅舅收入一般,同時也有自己的家庭負擔。但他仍把姐妹倆視如己出的養育,讓她們接受良好教育。

如今她和丈夫旅居國外多年,家庭美滿,事業也非常成功。而她不僅極力照顧年邁的舅舅,每年也一定會回國探望舅舅一家。這次她也是懷著對舅舅的感恩之心而以他的名義捐款。

愛是一種不斷循環的能量。
當年受過的恩惠,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當我們行有餘力時,不妨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希望他們以後也會繼續幫人,讓愛的能量循環不息。
#感恩
#繼續上學計劃
#牛轉乾坤春聯義賣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