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则暖: 全家福

Friday, 17 March 2023

全家福

清明時節雨紛紛,一轉眼父親已離開十四年了。

我父親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日軍入侵馬來亞時,他只是個八歲的小孩,卻已因戰亂和貧困吃了不少苦。

二戰剛結束幾個月,祖父就逝世了。年輕守寡的祖母帶著三個孩子,生活很艱難。祖母很年輕時只身從中國南來嫁給祖父,在這裡沒有可依靠的娘家。她目不識丁,又長得矮小,在戰後的馬來亞連謀生都成問題。後來她找到一份在園地除草的雜工,用背帶背著尚在襁褓中的姑姑去工作,而年幼的父親和叔叔也得幫忙幹活。

父親在那樣的時代成長,能不挨餓已屬萬幸,所以根本沒有上學的機會。但他後來自學認字,閱報和看書基本沒問題,也能寫幾個簡單的字。

1948年緊急法令下,英殖民地政府為了杜絕鄉區華人對馬共游擊隊的支援,在全馬各地設立了許多新村,把住在森林邊緣的村民遷入被圈圍的新村。祖母帶著父親、叔叔和姑姑被遷到偏遠的甲森邊界的安樂新村,多年的漂泊總算有個落腳處,而這裡也成了我們的祖家。

除了抽煙抽了一輩子之外,父親並沒有什麼不良嗜好,而他最大的樂趣是閱報和看書。在我的童年記憶中,他每天割膠回來吃過飯後,最愛半躺在塑膠編制的懶人椅上看報紙。

父母親都是園坵膠工,胼手胝足的把我們六兄弟姐妹養育成人,並供我們受良好的教育。父親辛勞了大半輩子,等到我們有能力讓他過上較優渥的生活時,他卻已經老了。父親晚年時精神較差,雖然行動自如,但卻沒有精力出遠門旅遊。胃口也不太好,對於品嚐美食興趣缺缺。除了大包和數十年來每天都要喝加煉奶的錫蘭茶之外,似乎也沒特別愛吃的食物。

有次帶母親出國旅遊時,她感嘆父親福淺,從沒機會好好享福。但我常想,父親76歲時在沒有嚴重病痛的情況下驟然離世;晚年時無需臥病在床,更免於經歷長期病痛的折磨。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福報呢?

圖解:
這張照片攝於1972年,是我們家唯一在相館拍的全家福。坐在父親懷裡的是當年兩歲的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