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则暖: August 2022

Friday, 26 August 2022

當年的上山路

在金馬倫住了兩晚後,我們經冷力小鎮取道打巴路下山。

我已20年沒走這條路了,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得特別小心開車。半途在瀑布休息時,遇到一對年輕印裔夫妻抱著小女嬰,開著一輛Proton Iswara Aeroback上山。我見到他們一家三口特感溫馨,主動獻議替他們拍照。

看到這一家三口特有感觸,是因為20年前女兒兩歲時(當時兒子還沒出生),我們一家也是開著同一款的車子、途徑同一條路線第一次到金馬倫度假。當年新邦波賴路線尚未開通,我們開著車沿著蜿蜒曲折的打巴路攀爬;一路上反复播著同一張兒歌卡帶,女兒很乖的獨坐在車後座聽歌看風景。這段旅途我至今仍記憶猶深。

當年我們住宿在山崗上的一家小酒店,傍晚時帶女兒到半公里外的儿童游乐场玩。玩倦了走回酒店的路上,小女孩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张开双手要我抱。

我抱着小女孩慢慢走在上坡的小路上,而她已枕在我肩上沉沉的睡着了。夕阳已斜,把我们的影子拖得长长的。風略冷,吹得两旁花樹沙沙作响。小女孩均匀的鼻息呼在我的後頸上,胸口贴在我的胸前缓缓起伏着。路上没有其他行人,时间似乎完全停顿。我們慢慢的走着走着,而这一刻,彷彿就是永恒。

#金马伦

Wednesday, 24 August 2022

是該牽手上山看看了

今天是馬六甲州公假,我們上山度個悠閒的短假。

孩子們還小時,我們每隔三兩年便會到金馬倫度假。我們一家都很喜歡這裡涼爽的氣候、美麗的花卉和青翠的山景。

如今孩子們都大了,各有各忙,我們也已有多年不曾上金馬倫了。

正如周華健的歌所唱的:“是該牽手上山看看的,最初動心的窗口有什麼景色。”

而忙碌了大半輩子,我們倆似乎也較有閒情了。趁著州公假,溜出來上山透透氣。

Thursday, 18 August 2022

無國籍小孩 #2


“非公民”不等於“無國籍”。外籍父母在本國生下的孩子,只要符合該國的法令,通常都能獲得原籍國的公民權;這情況和在海外產子的我國公民類似。

而無國籍小孩則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獲得任何國家的公民權,無法享有身為國民的權利。他們無法享有免費或低廉的公共醫療服務、沒有合法身份證、不能開銀行戶頭、也無法申請護照。

無國籍小孩甚至連政府診所免費給國民的兒童疫苗接種也必須付費,每次接種收費80令吉(數額有誤的話還祈望指正)。雖然比私人診所便宜,但對一些貧窮家庭仍是個負擔。因此有不少的無國籍幼兒(也包括非公民孩子)並沒有完整的接種疫苗。

很多人可能不曾聽過無國籍小孩(Stateless Children),但我行醫多年,見過的案例不少,幾乎都是由於大人的疏忽或無知而造成的。我對此課題十分關注,一有機會也常常勸請父母們小心處理孩子的合法登記,以免誤了孩子。

我見過的無國籍孩童當中,最常見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第一是生母(有時也包括生父)為外籍人士,但卻不曾合法註冊結婚。很多時候孩子被本地人領養,親生父母回國後失聯。

馬來西亞和全球絕大多數國家一樣,對公民權的審批非常嚴苛。根據我國的領養法令,就算是被本國公民合法領養的孩子也極可能成為無國籍兒童。在聯邦憲法下,這種已知父母雙方都不是我國公民的孩子,是幾乎不可能得到公民權的。

除非孩子的親生父母回來相認並把他們帶回去申請原籍國的公民權,否則這些孩子可能一生都無國籍。

第二種情況是本地男子和外籍女子結婚,但卻沒有在本地合法註冊,生下的孩子通常無法自動獲得公民權。而幾年後父母離異,母親離開了馬來西亞並失聯甚至去世後,這些孩子很可能會變成無國籍小孩。

我曾請教過國民登記局官員,被告知依據現有的法律,這些孩子無法自動獲得公民權,官員們只能根據個案處理。除非外籍生母回來補辦結婚註冊,孩子方有資格獲得我國的公民權。但對已離異並失聯的異國男女來說,這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曾遇過罕見的案例:本地父母領養外籍孩子,卻通過不合法途徑獲得假報生紙。豈料孩子12歲申辦MyKad時被登記局官員發現而報生紙被撤銷,孩子瞬間成了無國籍小孩。

父母犯錯、疏忽或無知,孩子何辜?希望為人父母者多為孩子們著想,儘早辦理好所有的手續,切勿讓他們成為無國籍小孩。

#無國籍小孩

Wednesday, 17 August 2022

無國籍小孩


在我面前這三歲大的孩子高燒不退已有五天了,同時咳嗽得嚴重、呼吸急促及極度疲憊。

我檢查之後,診斷出她患上嚴重肺炎。我勸告家長必須把孩子緊急送院治療,我會寫信轉介到政府中央醫院。

抱著孩子的家長聽了,欲言又止、面露難色。再問之下才知道這並非她親生孩子,而這孩子則是一名無國籍小孩。

家长也在此時才透露,原來她們已經去過政府醫院,也照過X光片確診為肺炎了。但由於是無國籍小孩,院方把她當作非公民對待,不但入院前要收一筆幾百塊的押金,醫藥費也按非公民的收費。養父母不願付這麼一大筆費用,所以抱了孩子來找我,希望能用較經濟的方法治好孩子的病。

再細問這孩子的身世,養母說孩子的生母是印尼籍,幾年前來馬工作時結識了男朋友而懷孕。由於他們並未結婚,孩子生下來後並沒有報生。後來親生父母各自回國,把孩子“寄養”在養父母家。如今親生父母早已失聯,而養父母則一直沒有為孩子辦理領養手續,以致孩子淪為無國籍小孩。

我從醫多年,見過的無國籍小孩(Stateless Children)案例不少,我對此課題十分關注。雖然是父母的錯誤及疏忽,但現在卻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必須把孩子的病治好。我耐著性子跟養母解釋,說孩子病情嚴重,必須立刻入院治療。至於費用問題,我說醫生會把她的案例轉介給社會福利局官員,官員評估之後會斟情處理以減免一些收費。

經過一番唇舌,養母終於同意帶孩子入院。孩子的病要治好不難,然而她的無國籍身份卻可能要經歷很多很多年也未必能夠圓滿解決……。

(未完待續……)
#無國籍小孩

Thursday, 4 August 2022

耐心

兒子小時候比較難明白學校功課,尤其是數理、地理和生活技能等科目。

所以從他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我決定每晚都花一、兩個小時陪他複習功課。但我並不教導他如何應付考試(我甚至不曾研究過考試的出題格式),而是從基礎開始讓他明白功課的原理。

很多孩子厭惡數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對生活有什麼用處。孩子上中一時,我會以簡單的方法解釋數學的幾何、代數等是如何演化,並嘗試證明這些數學原理如何用在生活中的演算。科學是我求學時最拿手的科目,我會用很生活化的實例來教他物理、化學和生物原理。而地理是我最喜愛的科目,講解起來口沫橫飛滔滔不絕。

若說我還有什麼優點,那大概是我相當有耐心和毅力。就拿教孩子來說,我會不厭其煩的把同一個原理解釋又解釋。如果孩子很難明白,我會設法用另一種思維來講解。即使教導了多次仍不明白,我也絕對不會對他們發脾氣。

我本身並非天才型的人,很多東西我都必須花費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學會,因此我很能理解孩子有時對功課難以明白時的無奈心情。我常常鼓勵他說:你只是暫時還無法領悟;讓我們一起努力,爸爸相信有一天你一定會開竅的。

由於我專注於教導他基礎知識而並不注重在考試,所以開始時考試成績並不見有太大的改進。但教了兩、三年後,我發現孩子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也漸漸建立了自信心。到了中三下半年時,他的數理科我只需點撥一二,已不必教得太詳細了。等他上了高中,學校功課已完全不需要我操心了,而考試成績也比我當年好得多。

常常鼓勵孩子、陪伴他們成長、耐心及用心輔導、不要過於在意考試成績;這大致總結了我對孩子們學業的態度。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