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晚,一家人到馬六甲老街的鬼門關一帶閒逛,並在一條很有風味的小巷口坐下,在舒服的涼風中慢慢喝著飲料。
我常推薦外坡的朋友到馬六甲鬼門關走走看看。為何老街區會有“鬼門關”這個令人避忌的名字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鬼門關是百多年來當地華人的俗稱,不見於官方正式地名。鬼門關其實是一條跨越馬六甲河的人行小橋 Jambatan Kg Jawa,連接了右岸的板底街和左岸的新街(Jln Jawa)。
雖然名為“新街”,但這條小巷卻一點也不新。19世紀時,右岸的板底街一帶是蓬勃的商業區。1885年起,當地商人在對岸Jawa Lane 打造了“娛樂一條街”,故稱之為“新街”。同時又在河面上建了一條鐵橋,方便頭家和富二代們過河尋歡作樂。
但“新街”後來卻逐漸淪落為青樓與鴉片館之地,很多來自板底街的富二代們跨過鐵橋沉溺於溫柔鄉中,到最後財盡人散,只留青樓薄倖名。因此當地人為了告誡大家,遂把這道橋稱為鬼門關,警戒大家三思而後過橋。
如今鬼門關一帶早已不見青樓和鴉片館,但卻以獨特的老街風情成了許多遊客必遊之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