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则暖: 2014

Friday, 19 December 2014

巴爾扎克雕像後,沒有達摩


梵谷、塞尚、畢卡索 巨像依然高掛在空中
有時向西,有時向東 地平線卻一直退後
屬於自己的無法認同 屬於別人的難以追求
千辛萬苦劃過半個地球 只是換得更深的失落
有一天他在羅丹博物館中 赫然看到一尊小小的達摩
站在巴爾札克雕像後 透視他心中的脆弱
他熱淚盈框,他終於懂 羅丹曠世巨作的源頭
記憶中的一切再度復活 他彷彿見到那畫師的笑容


十八、九歲第一次聽到黃舒駿的這首“未來的街頭”時,這幾句歌詞一直深深烙印我心中。歌詞中的許多名字,都是當時的我不曾聽過的。當時沒想到二十多年後有機會到法國,有機會看到這幾位大師的真跡,更沒想到有機會參觀哥中提到的羅丹博物館。

羅丹博物館本來也不在我們的最初的行程,但在巴黎時發現買的博物館通行票也包括了它,同時也衝著黃舒駿這首歌的年少回憶,於是搭了地鐵專程來訪。

到了羅丹博物館,好不容易找到了巴爾扎克的雕像,卻發現被黃舒駿騙了幾十年。巴爾扎克雕像後哪有小小的達摩呀?而且我找遍了整個博物館,也看不到有達摩或任何東方人物造型的雕像。哈哈~!

羅丹最著名的作品是“沉思者”The Thinker(Le Pensevr),博物館的庭院和展廳都有好幾尊大小不一的“沉思者”,也不曉得那一尊才是最原本的。但對我來說也沒差啦!因為除了大小不同和材質有別之外,其他方面看來都一樣。

羅丹博物館的庭院和展廳都有很多學生席地而坐,對著他的雕塑作品寫生。這樣的情景在其他博物館及美術館也很常見。也許是因為西方國家比較注重藝術教養,因此也可感受到他們對藝術的尊重和欣賞。


羅丹名作“沉思者”。
在美麗的庭院裡沉思。

這也是羅丹的另一名作,但慚愧我忘了它的名字了。

很多席地而坐寫生的學生。


終於找到了巴爾扎克的雕像,但背後沒有達摩。

有人問我來到法國旅遊主要是參觀些什麼呢?我說除了博物館,還是博物館吧!在巴黎時因為買了博物館通行票,得以參觀絕大多數的主要博物館。而後來到了南法普羅旺斯的阿維尼翁,恰好碰上一年一度的歐洲博物館日,市內所有博物館免費開放;於是又把握機會走訪了大多數的博物館。

當然這裡的博物館所展出的藏品和我國的大有不同。我國的博物館展出大量的說明文字、印刷的圖片和粗糙的仿製品。法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卻有大量的精緻的畫作及藝術品,文化差異頗大。

巴黎市及法國其他城市的博物館太多了,其中最有名的是每個遊客必到的盧浮宮。但盧浮宮太大了,像我這樣的藝術門外漢到了那裡,猶如掉入茫茫大海,不辨南北東西。反而是其他較小型的博物館,更能讓我看得津津有味,也增長了不少知識。比如在杜樂麗花園內的橘園博物館讓我見識了何為印象派,也讓我認識了莫內。小皇宮博物館雖然是免費參觀,但裡頭的藝術收藏品卻一點兒也不含糊。

在眾多的博物館當中,我覺得最值得仔細參觀的是位於塞納河畔的奧賽博物館(Musee d'Orsay)。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已很美麗了,入了大門口就看到一座迷你版的自由女神像。館裡展出了很多近兩百年來西方著名的美術作品,包括梵谷、高更、莫內,以及許多我不曾聽過的大畫家的作品。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的欣賞梵谷多幅著名畫作的真跡,很感動!


已改成美術館的小皇宮。

雖然是免費入場,但小皇宮裡展出的作品卻一點兒也不含糊。

在西洋畫和雕塑中常常看到的“美人照鏡”造型。



Tuesday, 16 December 2014

2014檳城大橋馬拉松

第14馬:2014檳城大橋馬拉松
地点:檳城第二大橋
日期:16/11/2014
时间:2.00am
距离:42.195km 
成绩:4小时45分26秒 
战鞋:Nike Pegasus 31

2014年度的檳城大橋馬拉松是首次在新的大橋(檳城第二大橋)舉行,也是主辦方的檳城州政府再一次在參賽人數上創紀錄的賽會。但結果也一如所料的,由於人潮太多而路面太窄而引發不少爭議。此乃後話,容後再談。

11月15日星期六早上五點,我們一行人包了一輛舒服的旅遊巴士出發。由於沒有人在家,所以這次把兩個孩子也一起帶到檳城,一家四口一起出征。巴士很舒服,我趁機在車上補眠。一路無話,中午時分便順利抵達了檳城,下榻市區的Royal Hotel.。這家酒店其實不太適合,因為離開賽地點頗遠,而且酒店附近不容易找到吃晚餐的地方。

巧遇老婆的舊同事Thum,為我們兩夫妻拍照。

馬六甲的跑者,聲勢浩大。

怡保跑友Chin,推著坐輪椅的父親跑完全程馬拉松。


比賽日當天午夜十二點,我們從酒店出發。在開賽前遇到了我的大學同學老熊,偉良和Theng Chun;老熊和偉良是檳城地頭蛇,而Theng Chun則是第一次挑戰全程馬拉松。兩點鐘,比賽開始。我和我的跑步啟蒙老師Cikgu Lim一起跑,配速大約是每公里6分鐘。一路上參賽者很多,但路面還不至於太過擁擠。跑了10公里後,遇到了天鷹的另一位女將Miss Leong,這是她的第一次全程馬拉松。

我們三個人以相當平穩的速度跑,2小時10分後到了21公里回轉處。這次的路線真的很悶,起跑後沿著大橋一路跑下去,沿路只有漆黑的海面。到了21公里處回轉,再沿著同樣的路線一路跑回來。這樣的路線是我跑過最平淡無味的馬拉松路線。

25公里後,我漸漸的跟不上Cikgu Lim的步伐了。只好看著他的背影漸漸遠去,而我則辛苦的苦苦支撐着。這時候開始後悔為何我要這麼辛苦的參加馬拉松?接下來還想再參加嗎?都跑了十四場全程馬拉松了,夠了嗎?

想歸想,後悔歸後悔,我還是一步步的咬緊牙關跑下去。到了最後5公里,碰上了21公里的參賽者,人潮越來越擁擠。但我不為周圍環境影響,仍然努力的跑呀跑。最後一公里,終於又追上了Miss Leong,於是和她一起衝線,順利以不太差的4小時45分完成了我的第十四場馬拉松。

這項賽會的“階級觀念”很深,全程馬拉松跑者完賽後,得以進入特設的休息區,裡頭有各種食物飲料招待,任吃任喝。反之其他組別的參賽者則沒有這般待遇,只能在另一個開放的休息區,而且食物和飲料也遠遠不如全馬的。我個人頗為他們抱不平,大家同樣都是付費參賽的跑者,沒理由待遇有那麼大的差別。

比較第一大橋,我認為第二大橋並不適合用來舉辦大型跑步賽會。橋面較窄,對幾千人的全程馬拉松還好,但10公里的跑者們卻擠成一團,寸步難移。別說跑,只怕連走路也很難。而終點衝線處更是小得可憐,一堆跑者一起擠過終點線,成了笑話。

終點的跑者休息處也是非常不理想,看來像是未完工的建築工地,還多處積水。從終點站要攀越欄杆走很遠去領取寄放的行李,再走同樣的路回到休息處。

起點和終點處位於工廠區,周圍沒有旅店,對外州跑者很不方便。雖然當局有提供接駁巴士,但由於參賽者太多,遠遠的供不應求,另許多人大吐苦水。

雖然主辦方已很努力的想辦好這項賽會,可惜他們最大的目標是參賽人數破新高,因此不管人力或是場地都無法應付龐大的參賽人潮。早在兩、三年前我已經批評過檳城大橋馬拉松的主辦方已經迷失方向,因為他們追求的是“破紀錄的參賽者”,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辦好一場馬拉松賽會。如果這項賽會還是繼續朝這樣的方向辦下去,遲早那些真正的馬拉松跑者會漸漸離棄它。

成功完賽的隊友開心合照。



Saturday, 13 December 2014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


阿歷山大三世橋的銅像。

在巴黎的那幾天,我們每天都多次的在塞納河眾多的橋上走來走去。從河的左岸走到右岸,從一個景點走到另一個景點。但塞納河有太多橋了,我們在巴黎的幾天都沒辦法一一遊覽。

巴黎塞納河共有36座建於不同時期、風格各異的橋,值得大家慢慢遊覽。然而在眾多的橋當中,我覺得有兩座橋是很值得去走一走,以體會巴黎的藝術、人文和浪漫氣息。

第一座是阿歷山大三世橋(Pont de Alexandre III)。這是一座可供車輛通行的大橋,始建於1896年。阿歷山大三世橋墩上滿是金碧輝煌的雕塑和銅像,氣派非凡。每個雕塑和銅像都彷彿在訴說著它的故事。走在橋兩邊的人行道上,一邊慢慢欣賞栩栩如生的動人銅像,深深的感受到巴黎不枉其被稱為藝術之都的美名。

阿歷山大三世橋位於巴黎市中心。我們過了橋就到了如今已成為美術館的大、小皇宮;逛過大、小皇宮後,再走幾步就到了熱鬧的香榭麗舍大道了。

金碧輝煌的橋墩。


建於1897的阿歷山大三世橋。
每個銅像都訴說著一個故事。






另一座令我印象深刻的橋是藝術橋(Pont des Arts)。從盧浮宮中央廣場出來就到了這座短短的人行橋,建築看來普普通通,但豐富的人文色彩卻讓其生色不少。

藝術橋最引人注目的是橋樑上鎖上的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的情鎖。很多戀人會在一把鎖上寫上倆人的名字,再把情鎖鎖在橋樑上。我在橋上走來走去的看情鎖,找到的年代最久遠的一把鎖是在1973年鎖上的。真心祝愿這對戀人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相愛如昔。

這道橋太出名了,橋上的情鎖太多,終於導致橋樑不堪負荷。2014年6月,我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說道因為情鎖太多太重,部分橋樑不堪重負而倒塌。不曉得當局會否從此限制情鎖的數量呢?

藝術橋最引人注目的是這道情鎖牆,

情鎖。

在橋樑上數不清的情鎖當中,我找到的最古老的鎖是這把1973年鎖上的情鎖。不曉得這對戀人如今如何了?

也許是被現場的浪漫氣氛感染,這對戀人也在大庭廣眾前熱吻起來。

除了情人鎖,藝術橋上也有很多街頭藝術家。有拉小提琴的,有彈吉他唱歌的,還看到一位把鋸子當成小提琴來演奏的。熙來攘往的人群偶爾有人駐足觀賞,少數會給點兒賞錢;但大多數人都是匆匆走過,似乎對他們視若無睹。這些街頭藝術家也似乎不以為忤,繼續自得其樂的表演。

豐富的人文藝術及異國風情,已足以讓我們在塞納河上的橋上消磨半個下午了!

把鋸子當成小提琴來演奏。老實說,聲音尖銳得讓人難以欣賞。


一把吉他就可以表演了,賞錢請投入前面的盒子裡。

Monday, 8 December 2014

墓園秋色


在巴黎,我們參觀了一個一般亞洲遊客鮮少會去的地方--墓園。

在我們東方人眼中,這也許不過是一般的墓園。但是在許多西方人心中,這個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ere du Pere-Lachaise)卻佔有重要的位置,因為這裡是很多西方世界聞名的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等的長眠之地。

這墓園在巴黎市區,我們從地鐵站出來,映入眼簾的是墓園內高大的梧桐樹。沿著墓園的圍牆走一小段路就到了大門口。真沒有想到墓園裡竟然是這麼優美翠綠的地方,猶如精心維修的休閒公園一樣。石頭小徑縱橫交錯,園中樹木森森,把巴黎市的喧囂熱鬧遠遠的隔開。

墓園裡有很多西方名人的墳墓,但對西方文化藝術知之甚少的我們,聽過的人物只有著名音樂家蕭邦和文學家王爾德。剛好有一團說法語的洋人遊客參觀墓園,有位導遊帶著他們在小石徑間穿來插去,走到一個個名人的目前講解。我們遠遠的跟在後頭,大致看看他們停駐過的墓碑前看看,可惜還是絕大多數不認識的。

雖然都不認識這許多西方名人,但這些墓碑都雕刻的很講究,是一件件精緻的藝術品。樹葉轉黃,秋意漸近。我們走在秋天的石頭小徑中,猶如走在一個露天的石雕藝術展覽中。

這墓園除了名人之外,也是很多一般民眾的長眠之地。看到多人拿著鮮花來憑弔逝世的親人,在秋色漸濃的墓園中,憑添了幾許淡淡的哀傷。

墓園入口處。
寬廣的路,可供汽車通行。

兩旁樹木森森,猶如公園。
縱橫交錯的小石徑,讓我們不辨南北西東。

墓碑。


十九世紀波蘭鋼琴家蕭邦之墓,永遠是插滿了鮮花。
十九世紀愛爾蘭作家王爾德之墓,是墓園裡最多旅客訪問之墓。許多女粉絲在他的墓碑上獻吻,當局被逼圍上玻璃圍欄。

王爾德墓碑上滿滿的唇印。
黃葉滿地,寒意漸濃。秋天的跫音近了。

Tuesday, 2 December 2014

一家四口半島自駕游

2014年11月,學校年終假期一開始,我們一家四口便開始了為期八天的大馬半島自駕游。

這次的自駕游的計劃,我是被好友Tan LS 所啟發。今年49歲的他,已多次獨自騎腳踏車遨遊大馬各地;同時他也一再向我推薦大馬許多美麗卻鮮為人知的地方。為了這旅程,我已籌劃了一段時間。期間多次請教Tan及參考網上和旅遊書籍的資訊,並在反复研究大馬半島公路地圖後,最終敲定了我們八天的行程。

11月23日下午從馬六甲家裡啟程,經吉隆坡做短暫停留,再到魚米之鄉的雪州適耕莊。接著繞道安順到遙遠的霹靂北部的玲瓏參觀有一萬年歷史的霹靂人遺骨;再沿著東西大道來到離宜力(Gerik)四十多公里的美麗幽靜的Belum雨林度假村。在雨林裡,我們乘坐快艇往天猛公湖的深處,探訪位於極偏僻的原住民村子。然後沿著東西大道往東海岸最北的吉蘭丹,看了馬泰邊界的歌樂河,及道北暹羅風味的佛寺。之後沿著東海岸的海邊公路南下到登嘉樓,一路上看不盡的蔚藍美麗無邊無際的南中國海。在登嘉樓的Merang和龍運海邊小屋在浪濤聲中度過兩晚後,我們來到了彭亨東北的遮拉丁。在那裡我們看了紅樹林,看了神奇夢幻的螢火蟲,看了許多的寄居蟹。最後途經關丹再回到吉隆坡,看了老婆期待已久的李宗盛演唱會,直到次日才終於回到了溫暖的家。

這次的旅遊,我最大的目的是要帶孩子們認識我們的國家,看看許多他們未曾聽過的地方。每天晚上,我會拿出地圖,指出我們當時的所在地,及我們曾經走過的地方。我們並沒有停駐在任何著名的旅遊景點,但卻孩子們看到了大馬美麗的一面。讓他們看看南中國海,看看東海岸的幾條大河,看看各地方的風土民情。


和到國外旅遊相比,這次的半島自駕游省了一大筆機票的花費,而吃住行方面也較為廉宜,當旅遊的快樂和滿足卻是一樣的。我計劃以後再度到大馬的其他地方自駕游,希望有朝一日能走過半島大部分的地方。
在適耕莊一望無際的稻海的阡陌間騎腳踏車。


處處美景的適耕莊。

安順斜塔。

上霹靂的玲瓏,此處發現一萬年前的霹靂人遺骨。

橫貫天猛公湖的東西大道。

Belum雨林度假村。

在湖深處的原住民村。

簡陋的原住民茅屋。

在熱帶雨林中尋幽探秘。

走了半個小時,終於到了瀑布。

小小的船不斷穿梭馬泰邊境的歌樂河,一塊錢就可以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連護照也不需要。

吉蘭丹道北許多暹羅風味的佛寺。


東海岸的海邊公路,處處是椰林和浩瀚的南中國海。

Merang的Sutera度假村。

海邊玩樂。

瓜拉登嘉樓的水晶回教堂。

龍運海邊看海。

我跳!

登嘉樓Paka小漁村。

Paka小漁村。

登嘉樓Kemasik海邊。

彭亨遮拉丁的海龜保育中心。

遮拉丁河看紅樹林。

遮拉丁河看紅樹林。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